麥芽糊精是什麼?用途、製程與無添加品牌觀點全解析
一、開場:成分表上常見的「麥芽糊精」到底是什麼?
走進超市,你可能注意到許多食品包裝上寫著「麥芽糊精(Maltodextrin)」。它幾乎無所不在:餅乾、飲料粉、乳品、甚至保健食品都能看到它的名字。
但這個看似平凡的成分,卻引起許多消費者的疑惑:
「這是糖嗎?」
「天然的嗎?」
「為什麼無添加品牌不使用它?」
要理解這些問題,得先從麥芽糊精的來源與製作方式說起。
二、麥芽糊精的製造原理:從澱粉轉化而來的中性成分
麥芽糊精是一種由植物澱粉(常見如玉米、馬鈴薯、稻米)經水解製成的多醣類物質。簡單來說,它是把澱粉分解成更小的糖鏈,形成易溶於水、味道清淡、質地細膩的粉末。
製作步驟:
- 原料澱粉 → 酵素水解
- 分離提純 → 乾燥粉化
- 依分子大小與甜度分級(DE值越高越甜)
特性:
- 幾乎沒有明顯甜味
- 易溶於水
- 能提升食品質地與口感
- 熱量與碳水化合物相似

三、為什麼食品業者喜歡使用麥芽糊精?
麥芽糊精之所以被廣泛使用,是因為它具有多種「食品加工功能」: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換句話說,麥芽糊精是「加工過程中的幫手」,不是主角。它能讓大量生產的食品維持一致的外觀與口感。
四、消費者的疑慮:為什麼有人會想避開它?
儘管麥芽糊精被國際食品法典(Codex)歸類為安全添加物,但在「無添加」與「天然飲食」風潮興起後,它仍引起不少爭議。
常見的消費者疑慮包括:
- 擔心來源非天然(多數來自工業澱粉水解)
- 認為是「加工糖」的一種
- 與「人工添加」畫上等號
然而,重點不在於「它是否有害」,而在於「品牌如何使用」。
若產品主打「純粹、無添加」,麥芽糊精的存在確實與理念相衝突。
五、品牌觀點:為什麼有些品牌選擇「不用」
以 有其田無添加系列 為例,品牌在配方設計上堅持:
- 不使用麥芽糊精作為稀釋或載體
- 不以添加物取代天然原料
- 保持原始穀物香氣與口感
這意味著,即使製程更費時、成本更高,也要讓消費者喝到真正來自穀物的自然味道。
例如在 有機植物奶 產品中,品牌透過低溫研磨技術與天然穀物比例控制,達到滑順口感,而非依賴化學載體或增稠劑。
這是無添加品牌與一般食品最大的區別:加工少一點,真實就多一點。
六、新聞與研究觀點:麥芽糊精的全球使用現況
根據《Global Food Additive Report 2024》統計,麥芽糊精仍是全球食品工業中使用量前五名的加工輔料,
廣泛應用於:
- 奶粉與即溶飲品(穩定粉末結構)
- 烘焙與餅乾(改善口感)
- 運動飲料(快速溶解特性)
然而,報告同時指出:
「在歐美市場中,約有 45% 的新興品牌已主動減少使用麥芽糊精,以迎合消費者對『純淨標示(Clean Label)』的期待。」
這表示「無添加」不只是行銷詞,而是食品產業的新標準。
七、消費者如何看懂成分表?
如果你想知道產品是否含有麥芽糊精,可以:
- 查看成分標示 —— 通常列於主要成分之後。
- 注意「分離式名稱」 —— 有時以「水解澱粉」「改質澱粉」出現。
- 參考品牌標語 —— 若主打「全植物」「無添加載體」,通常不使用麥芽糊精。
購買前多花幾秒鐘閱讀,就能幫助你選擇更符合理念的產品。
八、有機與無添加:真正的差異在理念
「有機」強調的是原料來源安全。
「無添加」則強調製程簡單與誠實標示。
兩者並不矛盾,反而是互補的。
像有其田這類同時具備「有機+無添加」理念的品牌,不只是為了滿足健康需求,而是在實踐更永續的食品價值。
例如在 有其田有機20穀植物奶 產品中,嚴選「有機」天然的20種穀物,經熟化、研磨成穀粉;且「無添加」化學香料等添加物,百分百呈現真食物的美味及口感,無添加也可以很好喝。

九、結語:回歸單純,才是未來食品的方向
麥芽糊精並非「壞成分」,但它象徵了「過度加工」的時代。當越來越多品牌與消費者開始重視成分透明與少加工,我們吃的不只是食物,更是一種態度。
選擇無添加,就是選擇相信簡單。讓食物回到最初的樣子,也讓生活回歸最自然的節奏。
✅ 延伸閱讀:
👉 《食品添加劑是什麼?一次看懂常見種類與用途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