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肉是什麼?「植物肉」這個近來席捲素食界的新名詞,是許多人討論的話題。
植物肉又被稱作未來肉,標榜著純素、環保、無基改等現代人注重的飲食標籤,更是吸引了李奧納多·狄卡皮歐、比爾·蓋茲等人投資,也因而聲名大噪,風靡全球。
素肉、人造肉、植物肉等名詞,經常可以在商品或菜單上看到,尤其是素食主義的朋友肯定相當不陌生,但其實也有許多人不解其中差異,因此現在就來了解素肉、人造肉、植物肉是什麼吧!
市面上最常見到的「素食肉品」,大多是由黃豆、香菇製成,而歐美人的素肉則多以小麥、豌豆製作。製作時會使用較多的香料、油脂,因此相對而言較不健康。
主要分為兩種:「人造植物肉」、「人造動物肉」,前者則為俗稱的植物肉,而後者則是經由培養皿培養動物肌肉細胞,「製作」而成的動物肉,並非素食。
主要是由豌豆分離蛋白、馬鈴薯澱粉、芥花籽油、椰子油、香料……等製成,相較於傳統素肉,油脂更低、熱量更低,植物性蛋白質含量卻更高。
植物肉的出現,不只席捲了素食界,更因為他們「環保、無基改」等標語,也吸引到了許多訴求健康飲食的族群。
根據植物肉龍頭「Beyond Burger」公司的數據,植物肉的製造比傳統畜牧肉類,對於地球環境多了這些優點:
除此之外,以他們公司的植物肉來說,蛋白質含量則比一般肉類多了20%,對於素食者,或是對蛋白質有大量需求的健身者,都是相當不錯的蛋白質來源。
雖然植物肉優點很多,既環保又營養,因此風靡全球,擄獲許多素食主義者和健康主義者的心,但也有部分聲音表示植物肉的隱憂,例如:
植物肉製造多以分離蛋白、萃取物等製成,亦會添加香料、麥芽糊精等添加物,因此造成許多人的顧慮。
市面上大部分的植物肉都經過調味,若在烹飪過程中又自行添加鹽等調味,鈉含量則會過高,食用時須注意,或是配餐搭配清淡飲食。
主要營養成分以豌豆的蛋白質為主,若要完全取代蛋白質來源,則攝取來源較為單一,建議搭配其他含有植物性蛋白質的食品。
若其實僅是要攝取植物性蛋白質,也不一定要從植物肉、素肉等地方攝取,也可以從豆漿、多穀奶等植物奶、或食用含有豐富蛋白質的全穀類食物,亦可攝取到豐富且更多元的植物性蛋白質。
延伸閱讀:吃素的好處有哪些?盤點素食主義的2大好處